新京报讯(记者孙海光)5月18日晚,第十七届北京市体育大会中粮家佳康第四届北京啦啦操冠军赛在大兴体育中心结束,超6000人参与比赛。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啦啦操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海波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北京市啦啦操运动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选手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无论动作难度、完成度还是节奏把控,都展现出专业水准。
本届啦啦操冠军赛由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承办。赛事以“青春、活力、健康”为核心,在竞技专业性与首都文化特色上实现双重创新。赛事邀请了46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执法,依托电子计分系统确保执裁透明化。同时,舞台以“北京红墙”为设计灵感,融合琉璃瓦、古建筑肌理等元素,更能让选手们沉浸其中。
本次比赛共有236支队伍、 6000余名选手参与,参赛选手数量创历史新高。赵海波介绍,今年冠军赛年龄跨度与参与广度令人欣喜,赛事覆盖幼儿至青少年,甚至特需儿童也通过公开特别组登上舞台,彰显啦啦操运动的包容性与生命力。赛事期间,蹦床奥运冠军董栋、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也来到现场,为选手们助威。

北京市啦啦操选手参与比赛。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供图
“我们看到,无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在赛台上的表现都很开心、自信。”赵海波介绍,啦啦操是一项有氧运动,能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身心,也能得到解压和释放。
来自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赵子芊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啦啦操不是一个人的表演,每个人的动作、节奏、表情都要高度统一,“啦啦操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展现自己,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收获了快乐与友谊。”赵子芊说,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听到观众的欢呼声,所有辛苦训练都值了,比赛给她们带来的不仅是奖牌,更是成长,每次完成高难度动作时,团队默契感和成就感特别强烈。
参与人数激增的同时,北京市啦啦操运动竞技层面也有很大提升。赵海波介绍,选手们在本届比赛中展现出的技术水平令人惊喜,无论动作难度、完成度还是节奏把控,都展现出专业水准,特别是双人项目竞争很激烈。
赵海波表示,孩子们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既是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北京啦啦操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几年,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在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定期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提升专业水平,下基层进行培训指导。在“专业竞技”与“全民普及”双轮驱动下,协会通过赛事创新、师资培育与社会联动,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让这项充满活力的运动惠及更多人群。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