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超决赛来看,我们的启示是女排选手必须追求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个优秀的进攻者往往有各种出奇的能力!
有人说,经过多年的锻炼,一个人可以成型自己的技术,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瓦基弗的马尔科娃,打过副攻,打过接应,打过主攻。她的技术显然是全面的,可以在任何位置打,包括后排各种位置的各种打击,保持强大的进攻,保持良好的传播,令人惊叹。
我们可以从她的单脚处理球中看到她单脚背部飞行的影子,也可以看到她的拦网实力。她与二传的交换位置封闭了直线,这让对手感到害怕。同样,来自土耳其的卡拉库尔特也比一直打主攻的巴拉丁更强大,因为他改变了主攻。
事实上,国家队也有很多例子。比如龚翔宇从二传换接应,张常宁可以打主攻,也可以防守。吴梦洁从副攻改为主攻,进攻点高而有力。她的拦网这么好,也是因为她打副攻的原因!
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因为主攻自然需要一个接一个的传播,一个传播差的主攻就会变成接应。比如东奥的刘彦含主攻换接应,得分能力堪忧。2022年,王艺竹主攻换接应,进攻吃瘪等等!
笔者认为,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地方队、国少国青开始,在多个位置共同培养和调查。到了国家队,成年队要直接使用巩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选择更好的人才和更强的团队。
因此,年轻球员过早的技术专业化,确实不好。就像李盈莹一样,天生的左手,竟然无法打接应,真是难以想象!
还有一点,在青春期,我们应该鼓励所有的球员打沙排。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停止所有青少年的室内比赛,在全国范围内打沙排两个月。因为沙排对基本功要求很高,有了沙排的经验,打室内排球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