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
我国3比1德国
2009年年末,一场由许昕、张继科和马龙发动的“青春革命”,使“二王一马”的王朝开始分裂。
这场“革命”发生在国乒“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上:第一阶段,许昕首先取得团体赛参赛资历。紧接着,异军突起的张继科又在第二阶段决赛中打败马龙,取得第二张门票。第三阶段,马龙打败李平抢得第三张门票。第四阶段“奥运三虎PK大决战”,两战全胜的王皓抓住了时机,取得第四个直通资历。最终一场“马王终极赛”,马琳在落后的情况下抓住王励勤刹那间的犹豫,以3比1打败对手,踏上了莫斯科末班车。
几乎没人能预想到,最终取得参赛资历的马琳,成为了我国男乒卫冕的最大功臣。
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我国女乒的失利让对手们看到了获胜的契机,以波尔为中心的德国队再一次向我国队建议冲击。而我国队方面,刘国梁在赛前敏锐地觉察到王皓内心的犹豫,暂时替换张继科上阵第三场。女队输球、暂时换将、对手士气正盛,特别的背景下,让这场决赛注定困难。
首盘竞赛由马龙迎战波尔,凭借前三板改变和速度优势,马龙首先发动并连下两局,眼看成功在即,波尔突然调整战术,尽量加强旋转,并主攻马龙正手位。这个改变打乱了马龙的节奏,继而导致他心态发生严重改变,马龙的出球质量大打折扣,无谓失误渐增,最终波尔3比2反转胜出,我国队开局不利。
重压之下,马琳在第二盘竞赛充沛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以凶恶的发球抢攻和多变的落点意识,以3比0打败奥恰洛夫,将大比分扳平。第三盘,初次参与世乒赛团体赛的张继科饱尝住了考验,以3比1打败许斯,为我国队完成了比分上的反超。
第四盘竞赛是双方一号队员的直面磕碰:马琳对阵波尔。运用无机胶水之初,波尔曾在公开赛中打败过马琳,但之后马琳在技能上进行了调整,打法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正手,而是形成了以正手为主、展开全面进攻的技能风格。首局竞赛,马琳在10:5抢先的情况下被波尔反转,但是马琳没有慌乱,仍旧依照自己的特点去打,战术执行得非常坚决。形成相持后,马琳在处理球时比马龙更强硬,反手位决断侧身,防守更靠近球台,尽全部可能给对手施压,最终马琳连下三城,3比1打败波尔,帮助我国队完成了世乒赛男团五连冠。
马琳vs波尔
莫斯科世乒赛对我国男乒影响深远,也是国乒真实意义上“改朝换代”的开始。不论是输球的马龙仍是赢球的张继科,乃至在旁观战的许昕,都从这届竞赛之后迅速成长起来。错失末班车的王励勤跌出主力阵容,力挽狂澜的马琳也在这场竞赛后状况滑坡,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王励勤和马琳双双止步8强,张继科、王皓、马龙的奥运班底也露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