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男子马拉松决赛于北京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上午举行。
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9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包括邓海洋和李柱宏两名中国选手。
比赛的起点是天安门广场,终点位于国家体育场(鸟巢)——这几乎是唯一的起点和终点。在北京的全马比赛中,北马近年来起点是天安门广场,终点位于奥林匹克核心区;虽然15年北京世锦赛跑进了鸟巢,但起点是永定门城楼下。
这场比赛的结果仍然集中在非洲球员身上。按照每10公里的分段,除了第一个10公里,西班牙球员还可以跟随第一集团,然后就成了非洲大部队的竞争。
埃塞俄比亚的DeribaMerga花了59分10秒完成20公里,1小时29分14秒打卡30公里,在此期间淘汰了不少选手,但是没有让肯尼亚人萨缪尔·万吉鲁。(SamuelWanjiru)落后;这两个人也在比赛中表现出了很友好的一幕:前者把水递给万吉鲁。
这个视频被奥运会官方称为“15秒友谊”——而在2023年伦敦马拉松,斯凡·哈桑(SifanHassan)还上演了类似的情节,最后她还是首马夺冠…
然而,在15年前的北京,万吉鲁的技术水平仍然很高。他在30分40秒内完成了30-40公里,在1小时59分54秒内打卡。这时,他有了18秒的优势。之前一起跑的DeribaMerga落后,冲到第二位的摩洛哥球员JaouadGharib仍然无法缩小与万吉鲁的差距。
最后,万吉鲁首次跑进国家体育场,2小时06分32秒,刷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葡萄牙球员CarlosLopes跑出的原赛纪录(2小时09分21秒)。
邓海洋2小时16分17秒排名第25位,李柱宏2小时24分08秒排名第57位。
到目前为止,万吉鲁创造的这一记录仍然无人能够打破。而且它也随着万吉鲁在2011年去世,更多的是怀念。
巧合的是。2008年8月24日下午,美国队和西班牙队在北京海淀区五棵松篮球馆奉献了奥运会历史上最经典的决赛之一。美国队118-107获得金牌,“救赎之队”完成使命。
那天,科比·布莱恩特,30岁零1天。(KobeBryant)连续得分,助攻,第四节成功打3+1,全场20分,也成了很多人无法抹去的记忆。
科内尼萨·贝克勒也值得留念。(KenenisaBekele)获得10000米+5000米双金,尤塞恩·博尔特(UsainBolt)百米冲刺,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Phelps)游泳池制霸等等。
所有这些都汇聚成四个字:无与伦比。